未名网 发表于 2017-07-24
7月24日上午,第八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展示会第一轮集中展示在体育馆一楼与报告厅同步展开,参加展示的一共有32支团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携带项目角度各异,站在小小一方舞台之上,面对的是更广阔的天地。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数人心里都会想到“传承”、“保护”之类的词,然而我们与文化的根源之间横亘着千年的时光,蚍蜉如何才能撼大树?
伴随着缓缓的民族音乐声,几个身穿巴蜀文化特色的男生女生走上舞台,这是重庆市江津中学的“歌游兴巴渝”项目,“李市民歌,巴蜀之魂”,从2015年4月项目组成立至今,通过实地走访,他们了解民歌传承人现状,体验民歌特色教育。陆续发现了“民歌展示单一,无法独立成为经营亮点”等问题,并提出,如果“一个文化遗产只能依靠简单的技艺保护和传承而无法推广,那么它‘传承受限’的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
在探索如何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项目组发放了大量的调查问卷,通过向专家学者求助,前往湿地调研等形式,最终决定,创新,才是根本良策,藉由打造文化群落的方式,他们联系了周边地区的湿地,建设旅游文化景区,最终,2017年3月15日,重庆市第一辆前往文化景观路的大巴正式通车。
整场实践中,项目团队先后整理了李市民歌资料4册,举办民歌特色教育活动34场,建设民歌基地…“保护李市民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实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合而不同,特而兼容”,这样的目标从几个中学生口中说出,似乎让人觉得有些太大太空,然而他们做到了。他们的行动,实现了李市民歌历史文化价值的静态、动态展示的保护,并为李市民歌量身设计民歌衍生品,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再加入故事元素,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来自郑州外国语学校的“踏几米阳光拥抱你”项目,选择将镜头对准空巢老人,这个仅成立1年的组织,基于空巢老人占据郑州市老年群体6.36.%的现状展开项目,拥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在展开问卷调查时的定位,也就更清晰。
这是一个节奏很快的时代,然而相比于信息数据,很多老人还是习惯于用书信传递缓慢而持久的感情,“见信如面,执笔相约”,935封明信片上,写满了男女老少对于亲人的思念。《十秒阳光》的小视频,邀请了许多人向空巢老人表示问候。“朗读者”活动的举办,将文字转成声音,我们或许只能陪你小坐片刻,或者是唠唠家常,或者是说说闲话,我们知道你们需要的并不很多,一封家书,一通电话,甚至是一个微笑,而我们,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让关怀成为一种习惯,简单一点,年轻一点,有趣一点,我们想让你们即便在晚年也留下快乐的时光”,他们向政府提出议案,建立子女微信群,只有建立长期有效的关怀措施,才能使韶华不负,时光不老。一年时间,组织的常驻志愿者已达500人,传递书信超过十万余次,长期帮助了近200位空巢老人。
一次次的走访和调研,一次次被拒绝后的沉默,支撑我们一路走下去的,是老人接到子女电话时露出的笑脸,“还好,阳光正好,我还能拥抱你”。我们迟早也都会变老,但我们,谁也不希望空巢。
这是一个群英荟萃的舞台,让我们看到了太多风格与太多可能,评委在总结时说,不要总想着一开始就去做一件大事,路要一步一步走,事要一件一件做,多去留意身边出现的问题,周围人的境遇,把一件小事做深一些,也是一种成功。
文/张舒宁
摄影/卢博文 艾安妮 王巍 丁坚灿 陈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