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网 发表于 2017-07-24
7月24日下午,来自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钱旭鸳教授在体育馆一楼给全体参加展示会的教师做了主题为“从知识整合到社会整合”的讲座。在三个小时里,钱教授从何时、哪里、谁、为什么、什么、怎样六个角度对主题进行了阐述,并给领导力项目的带队教师们给出对项目实践的建议。
一、何时:混合时代的到来
钱教授指出今天的我们正站在信息时代的最前沿:混合时代。这个新的社会时代,正随着技术与技术的融合,以及人与技术的融合而逐渐降临。她以三个人物为例——装了与自身神经融合的假肢的攀岩爱好者赫尔、在体内植入芯片,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位真正的电子人”的沃威克和身披“机械战甲”的高位截瘫少年尼科莱利斯,引出了“赛博格”这个概念名词。赛博格模糊了物种的界限、人与技术的界限、自然与非自然的界限,这是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的趋势。
二、哪里:赛博空间
“屏幕之中另有一个真实的空间,这一空间人们看不到,但知道它就在那儿。它是一种真实的活动的领域,几乎像一副风景画。”赛博空间原指在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它已不再是计算机里的一个抽象概念,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虚拟现实甚至成为201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题目。
三、“谁”:电子人学生的崛起及其对教师的挑战
钱教授对“技术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技术对我们做了什么”两者进行了比较,得出“我们自身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正超越工具使用范畴,向存在主义靠近。”21世纪的学生是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实验表明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纵智能手机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教师不得不意识到年轻人“唯恐失新”的特性。而在时代发展的剧变面前,老一代不断取舍旧和新一代唯恐失新的矛盾,不可避免地酿就了两代人的对立与冲突。怎样面对电子一代的孩子,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前喻文化的崩溃和后喻文化的到来使我们这两代人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中。
四、为什么:整合课程的促成因素与发展历程
课程政策的变化趋势确认了整体主义的课程取向,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活动本位的教学方式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促进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并鼓励自我导向学习。课程结构的变化趋势调整了课程结构以吸纳新出现的学科领域,如环境教育被整合进既存学科之中、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独立学科。整合课程是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意味着知识观的转变,教会学生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和危险,运用理智和知识解决问题。并且脑科学研究指出,脑是以整合的方式而非分散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加工的,知识越整合就越易于学习。
五、什么:整合课程的遗憾与向度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理论发生了“范式转换”:“泰勒原理”的课程开发范式——多维视野下的理解课程——“概念重建主义”。知识本位整合课程统整在真实问题和议题情境中的知识;经验本位综合课程指出我们从经验反省中所习得的观念会成为未来的资源;社会本位综合课程教育学生担负着社会的责任。我们学生今天做领导力项目所获得的经验,能够成为未来他面对问题时的资源,这就是经验的流动性。
六、怎样:整合课程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
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着课程整合。法国着重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综合学习;英国以学生的统合观点设计综合学习;日本强调生活探究学习的生活科和综合学习时间;新加坡有专题作业;台湾强调以生活为中心,建立人与环境之和谐的生活课程;中国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统整“知、行、思”合一,将服务学习与学科学习相结合。学生从事优质服务可以学会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中学生领导力项目就是很好的服务学习。
文/郭诗语
摄影/陈欣宇